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建立時間
Sep 19, 2025 04:38 AM
上次編輯時間
Sep 19, 2025 01:12 PM
Text
/委員會文件公佈區/感染管制委員會 (全院分享)/6.感染管制手冊/06.第六章 隔離措施之感染管制政策
- 各類隔離防護內容
各類傳染防護措施 | 洗手 | 手套 | 口罩 | 隔離衣 | 面罩、護目鏡 | 單獨房間 |
標準傳染防護措施 | 要 | 接觸血液、體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及感染物時。 | 必要時(若預期會接觸到感染源時)。 | 必要時 | 必要時 | 必要時 |
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| 要 | 接觸感染物時 | 必要時 | 必要時 | 必要時 | 需要或與相同感染菌放置同間 |
飛沫隔離防護 | 要 | 接觸血液、體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及感染物時。 | 於近距離(100cm 內)時需要使用 | 必要時 | 必要時 | 需要或與相同感染菌放置同間 |
空氣傳染 | 要 | 接觸血液、體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及感染物時。 | N95口罩 | 需要時 | 必要時 | 需在負壓空調(空調每小時要有6-12次的換氣率)的房間。 |

- 常見感染疾病之防護措施表
疾病 | 措施型態 | 感染物質 | 隔離期間 |
水痘 | 空氣+接觸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及組織分泌物 | 直到全部組織結痂 |
單純皰疹皮膚黏膜原發性感染 | 接觸傳染防護 | 感染部位的組織分泌物 | 直到全部組織結痂 |
新生兒單純皰疹感染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組織分泌物 | 發病期間 |
膿皰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組織 | 至有效治療後24小時 |
葡萄球菌疾患
1.大部位之皮膚燒、創傷
2.肺炎、肺膿瘍 | 接觸傳染防護 | 膿性分泌物
呼吸道分泌物 | 發病期間
發病期間 |
疥瘡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病灶區 | 由皮膚科或感染科醫師決定 |
百日咳 | 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至有效治療五天 |
白喉 | 接觸+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執行防護措施直到結束抗生素治療及採檢培養陰性為止 |
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性腦膜炎 | 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至有效治療24小時 |
奈瑟氏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 | 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至有效治療24小時 |
腮腺炎 | 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自腮腺炎腫脹開始9天止 |
德國麻疹 | 接觸+飛沫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發疹後七天 |
麻疹 | 空氣傳染防護 | 呼吸道分泌物 | 出疹後4天。低抵抗力病患生病期間均應隔離 |
腸病毒感染症(手足口病及/或皰疹性咽峽炎) | 接觸+飛沫傳染防護 | 糞便及上呼吸道分泌物 | 發病期間防護措施注意事項:
1.照護病童時皆應戴外科口罩。
2.接觸病童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嘔吐物時,應穿隔離衣、戴手套及外科口罩。
3.照護病童未接觸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嘔吐物時,應戴手套及外科口罩。 |
Campylobacter species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Rotavirus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或發病7天內 |
Norovirus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Shigella species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抗生素治療結束後連續三次糞便培養結果呈陰性反應 |
Vibrio parahaemolyticus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Cryptosporidium species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Yersinia enterocolitica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Salmonella spp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葡萄球菌腸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壞死性腸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阿米巴痢疾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A型肝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可能是糞便 | 發生黃疸七天內 |
E型肝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可能是糞便 | |
霍亂 | 標準傳染防護 | 嘔吐物、糞便 | 住院發病期間 |
小兒麻痺 | 接觸傳染防護 | 糞便 | 發病期間 |
傷寒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糞便 | 住院期間 |
肺結核(胸部X光檢查,經醫師判定為活動性肺結核或痰液培養或痰液耐酸性染色為陽性,具臨床症狀或癥候者。) | 空氣傳染防護 | 空氣中的塵埃及病患呼吸道分泌物 | 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二星期。部份病患由醫師認定需要時,可繼續延長隔離時間。 |
HIV感染
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血液、體液 | HIV陽性宜謹慎,尤其接觸病童血液體液污染器皿時,應避免被針頭扎到。如病童腸胃出血,接觸排泄物時需戴手套。 |
庫賈氏症(CJD)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血液、體液(CSF) | 住院期間 |
B型肝炎(含HBsAg帶原者)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血液、體液 | 直到HBsAg為陰性 |
C型肝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血液、體液 | 發病期間 |
D型肝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血液、體液 | 發病期間 |
梅毒(皮膚和黏膜,包括先天性、原發性及繼發性)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病灶分泌物及血液 | 至有效治療24小時,原發性及繼發性梅毒之皮膚病灶分泌物,可能具高度傳染性 |
結膜炎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膿性分泌物 | 發病期間 |
皮膚黏膜續發感染單純皰疹 | 接觸隔離 | 感染部位組織分泌物 | 直到全部組織結痂 |
帶狀皰疹 | 標準傳染防護 | 組織分泌物 | 直到全部組織結痂 |
局限小部位之皮膚燒、創傷感染葡萄球菌 | 標準傳染防護 | 膿性分泌物 | 發病期間 |
多重抗藥性微生物
(e.g.MRSA,VRE,CRE,MDRAB) | 接觸隔離 | 感染部位組織分泌物 | 抗生素治療結束後,原部位連續三次培養結果呈陰性反應 |
A群鏈球菌
(Streptococcus, group A) | 飛沫隔離+接觸隔離 | 感染部位組織分泌物 | 至有效治療後24小時 |
困難腸梭菌C.difficile | 接觸隔離 | 糞便 | 症狀緩解可解除隔離 |
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| 標準傳染防護/飛沫隔離+接觸隔離 | 呼吸道分泌物 | 符合解除隔離條件 |
M痘 | 飛沫隔離+接觸隔離 | 感染部位組織分泌物 | 病灶結痂脫落且形成新的皮膚層為止 |
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| 飛沫隔離+接觸隔離 | 血液、體液或呼吸道飛沫顆粒 | 連續2次血清檢體 PCR 檢驗結果呈現陰性(需間隔 24 小時) |
執行任何隔離措施應同時確實執行標準防護措施
- 參考文獻:
- CDC Recommend at http://www.phpoo.cdc.gov/cdc recommends/Advsearch
- CDC Recommend at http://www.cdc.gov/ncidod/dhqp/pdf/isolation2007.pdf
- Carrico RM, Bryant k, Lessa F, et al (2013 February). Guide to Preventing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. APIC. Available http:// www.apic.org/ implementationguides.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(20204年01月修訂)‧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: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‧摘自http://www.cdc.gov.tw/。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(2023年10月26日)‧醫療(事)機構因應疥瘡感染管制措施指引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‧摘自http://www.cdc.gov.tw/professional/info.aspx?treeid=beac9c103df952c4&nowtreeid=52E2FAAB2576D7B1&tid=45C44C23731156ED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(2024年01月29日)‧醫療(事)機構隔離措施建議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‧摘自http://www.cdc.gov.tw/professional/info.aspx?treeid=beac9c103df952c4&nowtreeid=52E2FAAB2576D7B1&tid=A0F967536CEEC2AB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(2017年06月15日)‧醫療照護機構季節性流感感染管制措施指引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‧摘自https://www.cdc.gov.tw/File/Get/7MVzAsuLAr-FK9LGb9eYOA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13年07月23日)‧諾羅病毒(Norovirus)感染控制措施指引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‧摘自https://www.cdc.gov.tw/Uploads/1e9158ff-d1ef-4d52-b29f-792a33b6ece0.pdf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.醫療機構因應COVID-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(2022年03月08日)。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19年12月10日).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感染管制措施指引。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24年04月23日).M痘防治工作手冊。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24年01月10日).醫療機構因應M痘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。
-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24年04月15日).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工作手冊。